Vodafone有線寬頻使用體驗
在德國,光纖寬頻只在近一兩年進入消費者市場,在此之前,固網上網的方式不外乎是有線寬頻(Cable Broadband)和DSL,時至今日,這兩種方式依然是德國市場的主流,一來是未必有光纖覆蓋,二來是光纖寬頻的月費貴得感人,以德國光纖(Deutsche Glasfaser)的1000/500Mbps月費來說,要價90歐元,相比亞洲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不足30歐元就有對等1000Mbps的月費而言,德國的上網費用就是天價了。而有線寬頻可以通過DOCSIS 3.1或以上實現1000/50Mbps的速度,DOCSIS 3.0則提供500/25Mbps的速度,以1000/50的月費而言,目前o2是30歐元,而Vodafone則是40歐元,而DSL以Profile 35b Supervectoring可以提供250/40Mbps的速度,德意志電訊(Deutsche Telekom)收取55歐元、Vodafone 50歐元、o2 35歐元,DSL服務基本能夠在大多數地方選擇各個不同電訊商的方案,而有線寬頻在每個建築物基本只有一個提供者,亦即是大廈有線電視服務提供者,而本文的主角正是有線寬頻。
由於Vodafone擁有Kabel Deutschland(以併購其他公司的形式成為除巴登符騰堡、黑森以及北萊茵西法倫以外洲份的主要有線電視服務提供者,現名Vodafone Deutschland GmbH),及後收購Unitymedia(巴登符騰堡、黑森以及北萊茵西法倫洲的主要有線電視服務提供者),絕大多數地方的有線電視服務都由Vodafone提供,所以在很多情況下的有線寬頻都是由Vodafone提供,亦是Vodafone主要推廣的固網上網的方式(而非DSL,因毋須向Telekom支付租用Telekom固網電話線路的費用),但亦由於這樣,監管機構要求Vodafone開放其網網絡予其他服務提拱者使用。
而我目前正使用的服務計劃則是有線寬頻1000/50Mbps的計劃。
如果使用服務提供的Modem的話則只需等待其運送,隨後可即插即用。而由於我會使用自己的路由器,而路由器則沒有內建有線Modem,所以我需要使用原裝Modem的Bridge Mode,可能需要等待1天到7天的時間方能成功啟用。
預設只提供DS-Lite(即Native IPv6+Provider NAT IPv4),而在Bridge Mode下則只有IPv4,唯使用第三方Modem才會有Native Dual-Stack。
使用原裝Modem Router的Wi-Fi功能可測得超過1000Mbps的成績,而Vodafone自己的Speedtest頁面顯示Modem的連線速度為約1150Mbps,1000Mbps的限制因素為封包交換速率和LAN埠支援的速率。
暫時在不同時段作出的測試結果大同小異,且暫未有斷線的狀況,似乎DOCSIS 3.1的穩定性要比DOCSIS 3.0好得多,而且服務的頻寬亦較為闊,使多用戶同時連線時共享頻寬的影響能夠被減少。
測試環境:
Device: iPhone Xs, Google Pixel 6
Router: ASUS RT-AX82U, Wi-Fi under 802.11ax with 160MHz Bandwidth